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8-30 16:00:20 来源:互联网

导读 根据中债登信用风险监测报告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的债券违约规模为797亿元,比2018年同期的584亿元增加36%。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10月2...

根据中债登信用风险监测报告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的债券违约规模为797亿元,比2018年同期的584亿元增加36%。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10月24日,债券市场违约规模831亿。


(资料图片)

2019年已进入最后一个季度,宏观环境和市场形势发生了诸多变化,备受关注的债券违约情形究竟如何?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了今年以来债券市场的违约情况,今年信用市场仍维持了去年的高风险状态,今年截至目前,实际发生违约的债券数量和规模接近去年全年,但新增势头有所遏制。从结果上看,违约债券回收率大幅降低。

记者采访的多位债券机构投资人认为,由于资金环境和债券发行市场较为乐观,尽管违约不减,但整个市场的情绪较为温和。

随着违约情形的持续,市场也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其一,市场对违约的接受度大为提高,逐渐适应违约常态化;其二,在违约处置方面,高收益债/违约债的市场化交易渠道开始建立,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均已推出违约债券相关服务平台,并已有部分债券在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

不过,目前覆盖范围还较为有限,更多机构处于观望状态,但均认为这是未来的主要趋势。

违约风险仍高

“虽然市场违约还是很多,不过现在大家心态已经比较平和了。”10月24日,一位债券机构投资人与记者谈及债券违约时表示。

虽然不同的统计口径数据有差异,不过均显示目前违约情况超过去年或与去年相当。根据中债登信用风险监测报告统计,今年前三季度的债券违约规模为797亿元,比2018年同期的584亿元增加36%。据东方财富Choice统计,截至10月24日,债券市场违约规模831亿。

2018年的债券违约主要集中在四季度,全年达到1112亿元。按照机构的预测,今年全年违约规模或与此相当。

另据市场机构中诚信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债券市场累计有131只债券发生违约, 超过去年全年违约债券只数(126只);违约总规模达到896.28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违约规模的90%,涉及52家主体,已与去年全年52家违约主体数量持平。

不过,今年以来的公开违约数据未必代表总体。一位市场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近期不少债券已经实质发生违约,但是提前回售中在场外协商兑付方案,这样在公开信息层面就未出现违约迹象。比如近期发生违约的“16宜华01”,其给出的兑付方案是金额500万以内的债权人全部兑付,500万以上的兑付10%。这意味着,500万债权人只能收到50万,而499万的债权人则能全部兑付,被指方案不合理。

“这并非孤例,已有多家违约债券如此操作。越来越没有章法。”上述市场人士认为。

从趋势上看,相比于去年三四季度违约债券骤然增加的情况,目前违约势头有所缓和,体现在新增违约主体数量不多。据中债数据,今年三季度新增违约企业5家,环比二季度增加25%,但相比去年同期下降69%。

发生变化的一个重要背景是,今年以来央行保持对市场的资金净投放,在保持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疏通利率传导机制,市场各类资金利率较2018年普遍下行。体现在债券市场上,一级发行明显回暖,今年三季度信用债发行总规模达到29809亿元,环比增加11.08%,同比增加19.21%;净融资7309.00亿元,同比增幅达10.51%。

今年在较为宽松环境下,仍有较多的债券违约发生,表明违约现象将持续常态化,背后是信用分层逐渐显现的过程。

“现在机构主要对高等级信用债都处于欠配状态。”一位资管机构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市场化处置路径初显

中国债券市场由于长期以来处于刚兑环境下,打破刚兑只是近几年的事情,因此一直没有相应完善的违约债券处理机制。从总体违约债券回收情况来看,中国市场的情况也要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根据Wind数据,截至10月上旬,我国信用债市场违约累计规模已达2481亿元,违约后回收率仅为10%(违约后已偿付总额/违约总金额);相比之下,国际评级机构穆迪统计的国际市场违约债券平均回收率大约为57%。

中诚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公募市场累计有220只债券发生违约,其中完成处置的仅43只,占比不到20%。从违约主体看,公募市场共83家主体发生违约,其中仅18家主体完成对违约债券的处置,同时在债券市场亦无其他存续债;另有5家主体已到期的债券均已经延期兑付,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存续债;其余主体则均未完成对违约债券的处置,整体处置进展仍较为缓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市场了解到,从目前的处置方式来看,一方面仍是由地方政府或金融监管部门介入引导违约解决。

“去年爆出来的很多违约后来都由当地政府出来解决了,这也是现在大家对违约比较淡定的原因。”一位债券投资机构人士对记者说。

至于迟迟未解决并持续恶化的部分债券,最后大多数是由债券持有人或发行人向法院申请破产重整,进入司法程序。统计数据显示,近两年申请破产重整的企业明显增多,2018年以来公募市场新增违约主体中有19家申请或被申请进入破产程序,占新增违约主体的比例超过40%,其中12家由违约主体主动提出。

一个比较积极的现象是,债券违约的市场化处置程序正在逐步建立。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于去年下半年下发《展债券匿名拍卖业务的通知》(中汇交发[2018]192号文),并配有相关细则,持续组织拍卖,部分到期违约债券在该系统中取得成交。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的银行、券商、保险等资管机构人士均反馈,对此有所关注,但尚未参与,目前对机构而言,债券拍卖的功能主要是资产处置。

“现在的高收益债券市场主要还是博弈信息不对称,双方撮合成交的难度比较大,亏损的产品户,不急于兑付或清盘的,不愿意走市场化处置这条路,市场化处置就相当于认亏了。”一位资管机构人士说。

从远景上看,业内人士均认为市场化处置是大趋势。多位资管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这是很好的违约处置方式,目前市场大多数是在银行间交易需要中介经纪商,很容易暴露对手方的信息,不显示对手方有利于公平交易。随着债券违约规模和数量的不断增长,以及参与机构越来越丰富,这一市场将逐步壮大。

版权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