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热点 聚焦 探测 工具 行业 公司 行情 市场 招标
您的位置: 首页>资讯 > >正文
2023-07-06 14:50:23 来源:百度新闻

一个冷知识:90%的人闭着眼睛是走不了直线的。如果空间足够大,闭着眼睛所走的路线会形成一个圈。

这个知识点,是视障女孩马寅青告诉我的。“在黑暗中,你没有参考系,稍微走远点就会发现自己走偏了。”她说这话时,我正戴着眼罩,双手紧紧地攥住盲杖,努力适应着眼前的黑暗。四面八方都是声音,可我辨不清方向,只能跌跌撞撞地向前迈步。


(相关资料图)

听到我每走一步都大呼小叫地问“前面有没有路障”“我走得对不对”“是不是该拐弯了”,马寅青大笑着说:“你都认识我这么久了,怎么还是这么怂啊!”

是的,我太怂了,即使和她一起走了很多路,但自己的视界真的消失后,脑子里还是“轰”地一下,先是眩晕,随之而来是恐惧,人声、雨声、脚步声一齐朝自己涌来,但眼前只有黑暗。

直到牵上导盲犬,我才觉得自己有了依靠。马寅青坐在一旁,笑盈盈地侧头问:“刚才是不是很慌?有了导盲犬感觉不一样吧?”我忙不迭地点头,发出和其他体验者一样的感慨:“牵着导盲犬,感觉好踏实,它太厉害了!”

7月2日,黄浦滨江半淞园路段的市集,挎着相机的潮人、带着孩子的家长,人来人往。众多摊位里,马寅青的小摊显得很独特,她没有商品,也不做广告,只拉了横幅和海报,上面写着大大的“光与暗”。她要做的是一场有关“黑暗”的公益体验——体验者戴上眼罩,分别在盲杖和导盲犬的帮助下通过十余米路障,更直观地体验视障人士和导盲犬的生活。

在上海,现役导盲犬只有40条左右。去年,马寅青终于等到了她的伙伴盖娅。有了盖娅当“眼睛”,她出门不再需要盲杖,生活方便了很多。但牵着盖娅,马寅青被餐厅拒入过、被出租车拒载过,也被商场驱赶过,她希望能通过线上的科普和线下的活动,消除那些误解和偏见。

10米黑暗

戴上眼罩的那一刻,大部分的体验者都会觉得恐慌,拿着盲杖,走得小心翼翼。有人一直在原地打转,有人走得歪歪扭扭,从路线中“偏航”。终于艰难地抵达终点后,大家的反应很相似——我怎么才走了这么几步?有人问,自己是不是走了十几分钟,其实,她才在黑暗中度过了不到两分钟。

当导盲犬训导员朱君将盖娅的导盲鞍递到体验者手上时,同一段路,大家的脚步明显加快了。一开始,很多人都喊着口令“slowly,slowly(慢)”,因为感觉导盲犬的速度很快,怕自己被撞到或绊倒。但这份担心是多余的。只要遇到障碍,导盲犬都会提前慢慢停下来,对体验者来说,很快就能从最初的紧张,过渡到安心地把自己交给这位“引路人”。

“你太棒了,谢谢你!”摘下眼罩的小文忍不住亲了盖娅一口,“导盲犬好伟大,比我聪明多了。”小文说,自己提前看好了路线,但拄着盲杖摸索着走了一圈还是很懵,再小心翼翼都会碰到路障,十多米的路程,硬是走了两分钟。而盖娅只带自己拐了一两个弯,畅通无阻,用了不到半分钟就走完了。

路人们排起队,一个接一个牵起盖娅,她不慌不忙地带大家绕过障碍物,走上坦途,不一会儿就有几十人完成了体验。

用盲杖走路时很容易找不到方向,牵着导盲犬就能以正常速度行走

“我看到科普说,不可逆失明原因中高度近视排第一位。我近视800多度,说实话,挺害怕有一天看不到的。”小文说,自己身边有朋友突然视网膜脱落,险些失明,让她意识到,视障人士的生活离自己并不远。“《失明症漫记》里说,一旦对他人的苦难视而不见,苦难就会在我们中间蔓延。我觉得,更多人可以来参与一下这样的体验活动。”

中国有超过8500万的残障人士,其中视障群体达1700多万,也就是说,大约每80个中国人中,就有一名视障人士。“但是我们在街道上很少看到残障人士出行,我很好奇,他们能感受到街区的友好吗?他们会被真正接纳吗?”小文读大二,经常参与公益活动,关注了很多肢残和视障博主。看到有博主分享,自己所在的城市不让导盲犬上公交,她很不解“导盲犬是盲人的眼睛,从没听过什么人的眼睛不让上车的。”

马寅青和盖娅也被拒绝过不少次。“今年去逛青浦那边的一个展,我们在每层楼都被保安赶,一天被赶了七八次”“前些天我带盖娅打车,司机倒是没拒载,但事后扔过来的账单里有40块钱附加费,都没提前和我打招呼,太不厚道了!”“去餐厅吃饭,服务员不让盖娅进去,还是几个顾客站出来说导盲犬是工作犬,应该让进”……

虽然她现在可以笑着说出这些经历,但事情发生的当下,她还是会感觉烦躁和苦恼,“本来出去玩挺高兴的,被这些事情影响心情就很不值当。所以你说,我是不是很有必要多做些科普?”

被误解的导盲犬

马寅青每次带盖娅出去都会被围观,很多人对导盲犬很好奇——导盲犬会看红绿灯吗?导盲犬是只有有钱人才能用的奢侈品?导盲犬的饲养成本是不是比普通狗要高?为此,马寅青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上开了账号“寅青看世界”,专门拍一些生活视频,向更多人科普自己的好搭档。

这次公益体验,就是一次线下科普。有人好奇,有盲杖和盲道,为什么还要导盲犬。可自己尝试一次就知道,导盲犬比盲杖方便太多。

“盖娅会避障,她能带着我直接绕过障碍,节省了很多时间,让我的出行更高效。”马寅青记得,有一次自己出去,在用盲杖探路时,盲杖被送外卖的电动车压断了。她说这话时笑了笑,“我有时候挺纳闷的,我们就这么不容易被看到吗?”

从这个角度来说,拥有一条大大的导盲犬,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全感。不少体验者都提到,导盲犬不仅对口令的理解很到位,能带人走得又快又好,更重要的是很有“陪伴感”—— 像一个可靠的朋友,让人觉得很安心、很亲切。

遇到障碍物,导盲犬会主动停下来等人

去年盖娅被接回家后,她就在马寅青的床旁安了家。马寅青有任何动静,盖娅都会立刻出现在她身边,这个寸步不离的伙伴,既是马寅青的眼睛,也为她带来了很大的慰藉。

导盲犬走路、避障都很在行,但它们不会看红绿灯,遇到路口,它们就主动停下,由主人来判断车流。“我们可以听到面前有没有车,并根据车流的方向来判断过不过马路。”马寅青说,所以申请导盲犬是有一定门槛的,视障人士要有真实的出行需求和出行困难,具备一定的基本出行技能,比如得有方向感,还要会判断红绿灯,能自己安全地通过路口等等。

有人质疑,导盲犬那么少,是不是只有很有钱的视障人士才用得起。“都2023年了,怎么还有人说导盲犬是奢侈品?所有正规的导盲犬机构,都不会向使用者收取任何费用,从申请、培训到使用全是免费的。”马寅青说,每只导盲犬的训练成本在15到20万左右,通常是由政府出资或爱心企业捐助,没有“买狗”的情况。

马寅青说,导盲犬的生活堪比“苦行僧”——宠物狗可以吃零食,但导盲犬只能吃规定好的狗粮,还必须定量,要保持身材,不能发胖;别的狗狗有娱乐开销,可以随时撒欢,但导盲犬总在兢兢业业上班,自由玩耍的时间很少。

即使狗粮就放在爪子上,没有听到口令,盖娅也不会去吃

盖娅就睡在马寅青的床边

目前,国内的正规导盲犬训练基地都是非营利组织,整个行业处境都比较艰难。所以在选择使用者时,他们也更倾向于优先把导盲犬给一些出行需求高、比较愿意发声的个人,才能靠他们的影响力找到更多赞助。“经常有人说,感觉导盲犬都集合在抖音、小红书里了,就是这个原因。”马寅青说。

光无处不在

这已经不是马寅青第一次“摆摊”了,她每次出摊,参与者都会排起长队。完全的黑暗是一种难得的体验。把眼罩戴久一些,你就能感受到,黑暗并不像突然出现的海潮般摧枯拉朽,淹没一切,却会如千万条涓涓细流,缓缓渗透,悄然将周围变成一片泽国。

一开始,你会觉得自己被无助的孤独感包围,在泽国里挣扎。慢慢适应后,声音成了最能吸引注意力的内容。脚步声、谈话声,鸟鸣、狗叫,甚至连长椅上的翻报纸声,冰凌融化后的滴答声,秋天的落叶声,这些日常容易被忽略的普通声音都会被放大。而食物的香气,朋友的握手,这些来自嗅觉和触觉的感受也都更加敏感。

“虽然我的世界里没有视觉意义上的光,但光无处不在。”马寅青说,“看世界的方式有千万种,我能聆听,可以去触摸,去闻花香,去感受空气,拥抱朋友。我虽然看不到世界,但希望能让世界看到我。”

遇到特殊情况时,她也敢于为自己争取权益。几年前,她作为嘉宾,受邀去一家酒店参加活动,但在大门口,保安拦下了盖娅,她耐着性子告诉对方,这是导盲犬,法律规定是可以进公共场所的,但对方坚持“你说的我不懂,反正狗就是不能进”。

以往遇到这种情况,马寅青都会去找场馆领导,管理人员一般都知道服务犬能进公共场所。但这次,大堂经理、酒店负责人统统不让盖娅进入。无奈之下,马寅青打了110,警察来了之后,酒店才放盖娅进去。“每次遇到这样的纠纷,都可能会被人拍下来,如果发到网上,就有可能发酵,就会让人觉得,视障人士怎么那么难搞,可这是我们的问题吗?”

马寅青和盖娅

马寅青和盖娅一起出行(视频摄于2022年12月)

今年6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并将于9月正式实施。马寅青一直很期待这部法的出台,她说,以后再发生类似的事情,自己就可以直接说,第四十六条规定,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交通运输设施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的运营单位应当为残疾人携带导盲犬、导听犬、辅助犬等服务犬提供便利。

如今,上海的大型商场对导盲犬都比较友好,地铁也已经全程允许导盲犬进入。用手机打车时,网约车平台也和中残联合作,给导盲犬用户做了认证,司机看到后可以自由选择要不要接单。

但是,打出租车被拒载却是常事。去年冬天我们一起打车,遇到的出租车司机坚持,公司有规定,宠物狗不能上车。但听我们说这是导盲犬后,他打了好几个电话给领导确认,才答应让盖娅上车。一路上,盖娅都乖乖趴在地上,一声不吭。司机看她安静听话,也好奇地问了很多关于导盲犬的问题。

“像我这样经常出行的视障人士算是很‘罕见’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导盲犬比熊猫还稀有。所以我更要多走出去,多和人交流,让更多人了解我们。”马寅青说。

栏目主编:张骏

本文作者:刘雪妍

题图来源:notes on blindness开篇截图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