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四川新闻3月20日电 (杨勇)建好天府良田,才有“天府粮仓”。近年来,位于“天府粮仓”核心区的德阳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全力高效推进良田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潜在缺陷责任保险机制,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建成高标准农田212.5万亩、占比73.6%,居全省第一;2022年,实施“五良融合”宜机化改造3.5万亩,整治清零撂荒耕地6.84万亩,优化改造农业种植园地3.35万亩。
(相关资料图)
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保障粮食安全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德阳深挖土地潜力,在向土地要粮方面下大功夫,千方百计夯实粮食生产能力,不仅守住耕地的“量”,还要改善耕地的“质”。
在中江县广福镇铜山村,一块块耕地井然有序,放眼望去是一大片良田,很难想象去年这里还是杂草丛生的景象。“去年以来,我们村复耕面积达到200多亩。”铜山村党支部副书记张辉富对新一年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我们已开垦出村上80%的撂荒地,这些土地是村上农村产业发展的重要资源,盘活土地资源,才能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耕地保不住,粮食生产就无从谈起,要坚决遏制“非农化”、有效防止“非粮化”。德阳市严格实行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措施。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出台“1+4+1”“非农化”“非粮化”、撂荒闲置土地问题整改工作方案,开展耕地保护专项督查整治行动,确保良田姓粮、农田姓农。
今年,全市通过签订目标责任书和落实好田长制压实耕地保护责任,并在前不久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重点是要以“管好田、建好田、种好田、护好田、盘好田”为目标,构建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并实质化运转,把责任压实,确保每个地块都有人守护,不丢一分、不少一寸。同时,要强化耕地用途管控,重点抓好耕地进出平衡、占补平衡、“非农化”“非粮化”等四个方面的工作。
下好“先手棋” 高标准建成“天府良田”
守住耕地的“量”,“质”怎么提升?德阳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主要抓手,下好“先手棋”,高标准建成“天府良田”。
中江县龙台镇双寨村、金鱼村、顺风村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现场热火朝天,40余台挖掘机振臂挥舞,100余名工人争分夺秒,抢抓施工进度,土地整理、沟渠建设等工程有条不紊地加快进行。
“今年4月底项目要全面竣工,时间紧、任务重。”龙台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主任纪国忠介绍道,项目建成后,龙台镇将形成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基础设施配套齐备的高标准农田,有力实现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为保障粮食安全和推进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这只是德阳市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德阳市各地抢抓施工黄金期,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探索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加强项目统筹和协同运作,大大缩短了施工周期。截至目前已建成11.74万亩,建设进度达67.45%,力争5月底全面完成,确保不误农时,为大春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在什邡市马祖镇复兴村,一块块农田平坦整齐,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当地一家家庭农场负责人王小波说,他承包的1800余亩农田在去年实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后,更利于机械化作业、精准灌溉,进一步提高了粮食产量。
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如何保证农田高产,提升管护水平?德阳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方面有了新探索。
德阳市积极探索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保险模式,今年在广汉市、什邡市、罗江区等地开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保险试点,引入“保险+服务”机制,全省首单“农田IDI”试点落地德阳市,进一步提升全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水平。
“智能化”不断扎牢耕地保护“篱笆”。旌阳区依托数字农业建设基础,构建“耕地基础信息一张图”,完成全区高标准农田的数字建模、编码,实现对高标准农田的在线实时跟踪管护,严防高标准农田“非粮化”“非农化”以及撂荒,确保良田粮用。
据介绍,德阳在永久基本农田中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12.5万亩、占比73.6%,居全省首位。今年德阳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7.4万亩,并有针对性地补齐灌溉排水、地力提升等短板,集中连片、规模推进“天府良田”建设,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用好一片。
治“荒”有良方 昔日荒山变沃土良田
撂荒地整治也是稳定粮食面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抓手。德阳市聚焦粮食安全战略,加强耕地宜机化改造,持续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决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确保粮食生产“只增不减”。
在中江县永太镇长河村,大地犹如铺就了五彩斑斓的地毯,黄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艳,绿油油的小麦长势喜人。然而,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在2021年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芜景象。
改变源自2021年11月,“90后”新农人常韬流转了约1313亩荒地,并实施了宜机化改造。“小改大、坡改缓、弯改直”。常韬的这片区域主要用来进行油菜、小麦以及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由四川农业大学的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大大提升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
中江县2022年粮食产量80.3万吨,连续16年成为“全省产粮第一大县”。但是,中江地处川中丘陵地带,山丘多、地势不平,大中型农机难以下地。
“宜机化改造后,现在这里农业机械通达率达到100%,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中江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通过引导农户自行复耕复种,引进业主大户、新型经营主体治理,村集体组织统一包干等多种方式不断促进撂荒地治理,并给予相应补助。
近年来,全市有序推进耕地恢复,各地切实有效解决耕地撂荒问题,多措并举,让“沉睡地”变“致富田”。德阳市出台《德阳市整治农户承包耕地撂荒及优化改造“非粮化”农业种植园地十条措施》,鼓励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从事粮油生产,兑现开荒种粮、腾退种粮等补助政策,全市6.84万亩撂荒耕地实现全面清零,优化改造农业种植园地3.35万亩。
春光无限,犁铧耕作。放眼孕育丰收的广袤大地,为守好沃土良田,德阳将持续筑牢天府粮仓“耕”基,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底气不断增强。(完)
标签: